QX∕T 405-2017 雷电灾害风险区划技术指南(气象)
ID: |
3C59966754264B96A63287CCF66100B1 |
文件大小(MB): |
0.74 |
页数: |
24 |
文件格式: |
|
日期: |
2024-8-27 |
购买: |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ICS 07. 060,A 47,中 华人民共和 国气象行业标准,QX/T 405—2017,雷电灾害风险区划技术指南,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lightning disaster risk zoning,2017-12-29 发布2018-04-01 施,中国气象局 发布,QX/T 405-2017,目 次,刖日.山,弓丨言 V, 范围 .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区划流程 2,5 资料收集与处理 .. 3,6 区划模型和方法 .. 5,附录A(资料性附录)归ー化处理方法.. 8,附录B(资料性附录)百分位数法.. 9,附录C(资料性附录)权重大小确定方法 10,附录D(资料性附录)自然断点法 13,参考文献.. 14,I,QX/T 405-2017,前 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全国雷电灾害防御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气象局、广东省气象局、上海市气象局、浙江省气象局、重庆市气象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程向阳、陶寅、邹建军、陈昌、赵洋、贾佳、李慧武、陈春晓、李家启、覃彬全、刘岩、,鞠晓雨,皿,QX/T 405—2017,引 言,本标准是防雷监管标准体系的标准之一。防雷监管标准体系是贯彻落实国务院“放管服”改革和,《国务院关于优化建设工程防雷许可的决定》等精神,转变防雷监管方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而制定的系,列标准。为指导雷电灾害风险区划工作,制定本标准,V,QX/T 405-2017,雷电灾害风险区划技术指南,1范围,本标准给出了雷电灾害风险区划的流程、资料收集与处理、区划模型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雷电灾害风险区划,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1010-2007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 1,雷电灾害风险 lightning disaster risk,雷电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可能损失,3. 2,致灾因子hazard,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资源与环境破坏、社会系统混乱等的异变因子,3. 3,承灾体 hazard-affected body,承受灾害的对象,[MZ/T 027-2011,定义 3.6],3. 4,暴露度 exposure,受雷电灾害影响的承灾体的数量和价值量,3. 5,脆弱性 frangibility,受到不利影响的倾向或趋势,3. 6,易损性 vulnerability,承灾体的易损程度,包含暴露度和脆弱性两方面,3. 7,雷电灾害风险指数 iightning disaster risk index,根据致灾因子危险性和承灾体易损性对雷电灾害风险进行评定的量化指标,1,QX/T 405-2017,3. 8,雷电灾害风险区划 !ightning disaster risk zoning,根据雷电灾害风险指数大小,对雷电灾害风险的空间范围进行区域划分,3. 9,闪电定位系统 iightning location system,利用多种闪电定位技术和方法,通过探测闪电放电过程中一些特定放电事件产生的电磁辐射信号,来确定该事件发生的时间和位置,用来监测闪电时空演变和特征的设备系统。从构成上闪电定位系统,一般由多个设在不同地理位置的探测子站(简称子站)、数据处理和系统监控中心(简称闪电定位中心站,或中心站)、产品输出和显示系统以及配套的通信设施等组成,[QX/T 79—2007,定义 3.6],3. 10,地闪 cloud ground flash,发生在雷暴云体与大地和地物之间的闪电放电过程,[QX/T 79—2007,定义 3.4],3. 11,地闪密度 iightning density,单位面积上年平均地闪次数,注1:改写GB 50057—2010,附录A. 0. 1中ス定义,注2:单位为次每平方千米年,3. 12,地闪强度 iightning intensity,按百分位数法将地闪放电的雷电流幅值分级后加权平均得到的强度,注:单位为千安培(kA),3. 13,生命损失指数iife lose index,单位面积上年平均雷电灾害次数与雷击造成人员伤亡数的加权平均指数,3. 14,经济损失指数economic lose index,单位面积上年平均雷电灾害次数与雷击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的加权平均指数,4区划流程,雷电灾害风险区划流程见图1,2,QX/T 405-2017,图1雷电灾害风险区划流程,5资料收集与处理,5. 1资料收集,5.1.1气象资料,宜收集5年以上的闪电定位系统资料,包括雷击的时间、经纬度、雷电流幅值等参数,5. 1.2社会经济资料,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单元,收集土地面积、GDP、总人口资料,5.1.3灾情资料,宜收集5年以上的雷电灾情资料,包含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5. 1.4地理信息资料,收集分辨率不低于1: 250000的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土壤电导率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5.2资料处理,5.2.1 处理方法,5. 2. 1. 1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归ー化处理,归ー化处理方法参见附录A,5.2. 1.2采用百分位数法对雷电流幅值进行等级划分,百分位数法参见附录Bo,5.2.2气象资料,5. 2. 2. 1剔除雷电流幅值为〇kA.2 kA和200 kA以上的闪电定位系统资料,5. 2. 2. 2将区域划分为3kmX3 km的……
……